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

现在很多人都提倡减糖、控糖。生活中,血糖高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据调查研究显示,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1.6%,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0.1%。这意味着,每10位成年人中,就有6位血糖不正常。

在评定血糖指标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到两个词——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

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空腹8个小时以上,早餐前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值。

正常人早上的空腹血糖值为3.89~6.1mmol/L;如大于6.1mmol/L而小于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如两次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基本上就是糖尿病了。

餐后血糖:一般指的是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计时2个小时测得的血糖。
餐后2小时的血糖参考值是7.8-11.1mmol/l,超出这一范围就是糖尿病。

其实不管是餐后还是空腹,血液中含糖量都比较重要,也就是说,空腹和餐后两种是相辅相成的,这两者具有相互合作的关系,且又是独立的个体。

空腹血糖可以反映糖尿病人群的基础胰岛素水平,还能体现肝脏葡萄糖输出的情况,就可以有效了解血糖,判断糖尿病情况。

但空腹血糖也有弊端,容易出现误差,会遗漏掉糖尿病临界值的人群,就是前期糖尿病人群,不利于有效筛查糖尿病人群,这个时候就需要餐后血糖来进行配合。

常有7个表现,血糖已超标,莫忽视!

1、口渴:如果之前的时候不爱喝水,突然之间特别能喝水,即使喝完水之后,也没有缓解口干口渴的症状,那么就要引起重视了。

2、厌食:食欲大减、体重明显比原来轻,虚弱无力,做事情用不上力气。

3、吃完就困:如果你吃饱了之后困得特别厉害的话,你可就得小心了呢。因为这可能意味着你的血糖水平太高了!

4、小便异常:当人体血糖升高时会出现尿量增多、尿频、尿液发黏等问题,患者往往在夜间小便频繁,严重患者24小时内小便次数可多达20多次。
5、心跳快速:在未经过激烈运动时也会感到心跳速度明显比以前快速,呼吸困难。

6、视物模糊: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值含量异常上升时,就会导致眼球歪斜,进入眼睛的光线也会发生曲折,从而导致视力减退、视物模糊

7、身体不适:经常恶心,干呕,身体不适,呕吐不断,腹部偶有胀痛,不消化等症状。

稳定血糖,吃一菜、喝二水、忌三事,远离糖尿病

吃一菜:
菠菜——

菠菜是辅助治疗糖尿病口渴喜饮的最佳蔬菜。

菠菜性味甘寒,止渴润燥,归肺、胃经。具有润燥清热、下气调中、调血之功效。适用於胸膈闷满、脘腹痞塞型糖尿病。

但是,菠菜含草酸较多,与含钙丰富的食物共烹,容易形成草酸钙,不利于人体吸收,对肠胃也有不利影响,烹调时应加以注意。

喝二水:

蓝菊叶泡水——

蓝菊叶有降血糖、降血脂和降尿酸的“三降”作用,是很适合糖尿病人泡水饮用的。

研究表明,糖尿病人群有50%以上存在血脂紊乱,在22.5%的1型糖尿病和29.5%的2型糖尿病病人中发现有高尿酸血症。
经常用蓝菊叶泡水喝,可以综合调节血糖、血脂和尿酸,对糖尿病人调节代谢,预防并发症是很有帮助的。

黄麦须泡水——
黄麦须,在中医中又叫龙须,黄麦须含有一种发酵制剂,可以对人体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此外,黄麦须中的皂甙也是能够降低血糖的有效成分。且黄麦须有很好的利尿消炎作用,可以养护肾脏。

经常用黄麦须泡水喝,不仅可辅助降糖,也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对糖尿病肾病方面的并发症有效。

忌三事:

忌熬夜——

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电子产品的流行,导致很多人已经习惯熬夜。而人体有自己的“生物钟”,晚上就是睡觉休息的时候。

如频繁熬夜,会使机体内分泌失调,身体免疫力下降,就会增加患病的几率。并且,人在熬夜时,处于应激状态,促使皮质醇、肾上腺素等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

长期以往,就会引起糖代谢紊乱,出现高血糖,糖尿病等。 

发布时间:2021-12-05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