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于|山西省中医院
作者|王晓娟,陕西省中医院肿瘤科
编辑|胡鑫
俗话说“百病始于寒,寒自脚底”。冬天,随着天气逐渐变冷,泡脚军开始活跃起来。每天晚上泡一只热脚,排除体内堆积的湿冷,促进血液循环,排出毒素,对身体大有好处。
冬天泡脚,加点“食材”
1.精力
生姜属于中医辛温解表药,具有散寒解表的功效。取一大块生姜,压平或用刀切片,加一勺盐,煮开泡脚,有助于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外感感冒,怕冷怕风,冬天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姜水泡脚。
2.辣椒
花椒杀菌效果极佳。患者有瘙痒或皮炎、湿疹、脚气等。能抑制真菌、止痒、消毒患处。脾虚的人也可以用辣椒水泡脚去湿气。一般选择新鲜辣椒,洗净后放入清水中。建议在500克辣椒中加入3000毫升左右的水。
3.食用盐
盐富含矿物质。在一锅热水中加入一勺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快速简单地消除足部疲劳和水肿。而且用盐水泡脚还可以去除脚部的角质和死皮,使脚部的皮肤看起来光滑整齐,从而达到美脚的效果。
4.红花
取红花10克,放入砂锅中煎煮,煎出的浓缩液去渣,倒入足浴桶中,加入适量热水。红花泡脚可以温暖全身,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失眠。冻伤在冬天容易生长,皮肤干燥的人可以用红花泡脚预防。
5.艾叶
具有散寒除湿、调理气血等功能。取适量艾叶,用编织袋包裹,放入锅中,大火煮沸,然后小火关小约5-10分钟,取出药汁,放入温开水中开始泡脚。艾叶泡脚能有效去除体内的虚火和寒火,治疗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与虚火和寒火有关的疾病。
6.肉桂色
肉桂暖肾阳。取肉桂15克,加水煮沸20分钟,泡脚,可缓解肾病引起的水肿。用肉桂泡过的脚可以做足疗,可以治疗风寒感冒,同时缓解因寒湿阻塞下肢引起的脚麻木、疼痛、畏寒等症状。
泡脚是一项“技术活动”
1.泡脚水温不宜过高,一般40 ~ 45°C为宜,最高不超过50°C,要求热而不热。
2.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30分钟为宜,轻微出汗最好。
3.晚上7点到9点尽量泡脚。此时肾经气血最弱,足底血管会因温水的刺激而扩张,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全身血液循环,滋补肝肾。太饱、太苦或吃饭时避免泡脚,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的供血。
4.泡好后可以在脚热的时候按摩脚底,然后穿上一双保暖袜,喝一杯温水,促进新陈代谢。等全身热度慢慢退去后,就可以入睡了,效果更好。
5.泡脚最好选择木桶,因为木桶保温效果更好,降温更慢,而且木桶垂直高度高,可以泡在腿以上,泡脚效果更好。避免使用金属足浴盆。
不应该泡脚的人
1.心脑血管疾病和低血压患者应小心泡脚,防止全身血管扩张和诱发疾病。
2.风热感冒、高血压、脾气暴躁的人不宜长时间在高温下泡脚。
3.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动脉闭塞的患者,不宜用热水泡脚。
4.孕妇和6岁以下儿童不应泡脚。

发布时间:2020-12-28 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