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抽烟也不会得肺癌,因为正常人体内有癌细胞?
肺癌的病因非常复杂,不仅吸烟会导致肺癌。

除了吸烟,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因素可能导致肺癌。作息不规律,过度劳累会降低免疫力,或者吃了一些致癌物质,比如腌制食品,也可能导致我们体内的一些慢性炎症环境或者突变。
据一位医学好朋友说,每个正常人每天都有癌变的肿瘤细胞,但我们的免疫系统更强,能够及时识别和清除这些肿瘤细胞。因此,一般来说,我们无法在正常人身上检测到癌细胞,因为这些细胞的数量低于我们可以检测到的水平。
但是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在免疫力下降后,他体内的肿瘤细胞会逃避免疫,然后肿瘤细胞的数量会逐渐积累,导致癌症的发生。当肺癌细胞数量增加时,会进一步促进其发展和转移。另外,心情不好,肠道微生物等。,这些因素也可能促进肺癌的发生。
同时,遗传因素也很重要。家庭成员有过肺癌患者,这可能会增加肺癌的发病率。即使家庭成员患有其他肿瘤,也会对后代肺癌的发生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
▌咳嗽长期无法治愈,谨防肺癌前兆!
诊断肺癌最重要的检查是CT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尤其是病理诊断,是诊断肺癌的金标准。
筛查肺癌,首先要看患者目前的病史和既往病史,是否存在导致肺癌的一些相关因素,然后检查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是否显示肺癌。事实上,肺癌的一些症状和体征与支气管炎或肺结核并没有特别的区别。这些疾病在症状上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如何识别,最重要的是做一些检查和测试。肺部CT是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增强CT会更好,是判断患者是否有肺癌最常用的方法。有些医院用核磁共振检查,而超声波对肺癌不是特别敏感,也不是首选。
如果怀疑全身其他部位是否有肿瘤转移,也可以用PET-CT检查其他器官是否有转移,或者肺部的异常是肿瘤还是炎症。因此,CT是最推荐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除了这些影像学检查外,更重要的是做病理检查,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和穿刺获得的肺组织标本做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从而判断是否是肺癌,是哪种类型的肺癌。因为肺癌的种类很多,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小细胞癌等。,不同肺癌类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有很大差异。
当很难获得患者的肺癌组织,或者成像中看到的肺部异常区域很小,不利于穿刺时,即使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也不容易获得患者的组织样本,只能退而求其次,用肺泡灌洗液观察是否有肿瘤细胞脱落;或者检测患者外周血,看是否有循环肿瘤细胞或循环肿瘤DNA其次,还可以检查早上咳出的痰中是否有肿瘤细胞,也可以用于肺癌的诊断。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检测方法,如肺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包括CA199、CA724、CEA等。,有时会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肿瘤标志物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自己是否患有癌症,并作为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的间接评价指标。
▌PET-CT这么贵,每个人都需要这么做吗?
肺部CT检查后可以初步判断他是否是晚期肺癌,是否有转移,不需要做PET-CT筛查肺癌。

对于一些心理压力大、精神压力大的患者,如果怀疑病情进展或有转移,可以根据需要做PET-CT检查。如果患者有疼痛,担心骨转移,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比如骨痛可以考虑骨骼扫描,头晕头痛可以考虑头部MRI。这些检查都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患者是否有肿瘤转移。因为PET-CT比较贵,需要自己付费,所以一般不是强制检验项目。
▌小肿瘤早,转移晚?肺癌怎么分期?
肺癌的分期应根据肿瘤大小、转移部位和数量综合判断。
肺癌的分期通常被认为是TNM分期。其中T指肿瘤大小和范围,N指淋巴结相关转移,M指远处转移。根据T、N、M的具体分期,可以得出肺癌患者I-IV期的总分期。
最早的患者可分为Ia期和Ib期。Ia期患者手术切除后随访。Ib期患者术后需要治疗和随访,注意后期是否有复发或转移;如果ⅰ期、ⅱ期和IIIA期患者属于早期肺癌,可以通过手术获得有效治疗。从IIIB期到IV期,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
▌肺癌患者应该如何选择放化疗和靶向免疫?
肺癌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和一般情况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比如对于适合手术的早期患者,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肿瘤切除后要按时随访;病程晚期的患者,如果有手术指征,应考虑切除肿瘤,切除获得的肿瘤组织标本可进行鉴别和分类;不能切除或无手术指征的患者需要适当的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

肺癌是肺部肿瘤的总称,但又细分为20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肺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比如肺腺癌患者常使用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而肺鳞癌患者则更倾向于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因此,不同类型的肺癌有不同的相应化疗方案。
21世纪以来,靶向治疗的进展显著,这是肺癌治疗的一个巨大变化。30%的肺癌患者是鳞状细胞癌患者,40%的腺癌患者,大约40-50%的腺癌患者会有基因突变。所以一旦确诊为腺癌,就要先做基因检测。如果发现基因突变,如EGFR突变,建议采用靶向治疗。由于靶向药物对突变基因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可以特异性去除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相比,治疗效果更好,副作用也比化疗药物小很多。
病人没有基因突变,化疗疗效不明显怎么办?免疫治疗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用PD-1抗体或PD-L1抗体治疗肺癌,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疾病进展时间。有许多临床指标表明患者适合免疫治疗,如肿瘤突变负荷(TMB)和帕金森-L1表达水平。如果某些腺癌患者检测到PD-L1表达水平>:50%,甚至可以推荐免疫单一疗法;此外,联合免疫治疗也可以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也应考虑联合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一些患者可以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单抗,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而抑制血管生成。对新血管的干预是因为任何肿瘤的生长都需要获得能量和营养,而能量和营养必须由血管提供。如果阻断肿瘤的血管供应,使血管正常化,可以减少肿瘤的营养供应,一些化疗药物很容易通过这些正常化的血管进入肿瘤,从而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抗血管联合化疗可以增强肺癌的治疗效果。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治疗各种肺癌的方法。比如放疗,对一些鳞状细胞癌患者也有效;有的患者还可以采用放疗联合靶向治疗,或者放疗联合化疗,可以达到1+1 >:2的效果;另外还有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用中药治疗调理,也有一定效果。
▌肺癌耐药性=失去希望?耐药后怎么办?
及时评价和检测药物的疗效,根据不同的耐药机制合理选择换药方案。
不同细胞的耐药机制差异很大。有些细胞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是因为其吸收减少,而另一些细胞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是因为它们被吸收到细胞中,然后被细胞泵排出,导致细胞中的药物浓度过低而无法杀死细胞。
耐药性可分为原发性耐药性和继发性耐药性。对于原发性耐药的患者,如果经过4个周期的治疗后发现该药物不能控制患者的肿瘤大小,但能进一步使肿瘤增大25%以上,则评估为PD(疾病进展),其他治疗方案需改变。
例如在化疗中,用五氟脲嘧啶干扰肿瘤的核苷酸合成。如果出现耐药性,应该选择干扰其他细胞信号通路,而不是反复服用对抗核苷酸代谢的药物。患者在某一途径耐药,干预另一途径往往能起到致敏作用。

例如,如果靶向药物对EGFR突变进行干预,但患者的EGFR表达水平不高或较低,或在其他位点发生突变,则很容易产生靶向耐药性;如果一代靶向药物耐药,我们会考虑改用三代靶向药物治疗。其原理在于改变患者的基因突变,T790M位点的突变出现在EGFR原突变的基础上。
还有免疫疗法的耐受性。有些患者的帕金森-L1表现很低甚至没有。如果用PD-L1抑制剂进行治疗,效果往往高于PD-L1表达>:50%以上的患者要差得多。
对于原发性耐药,需要调整用药方案,对于继发性耐药,可以在原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治疗进行调整。比如联合治疗可以选择抗血管联合化疗、抗血管联合靶向、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等。以增强先前的疗效或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资料来源:肺癌康复圈
发布时间:2020-12-05 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