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肝之窍!耳痛,耳胀,耳鸣,用调肝的方子治好,请你体会

我给你讲啊,在我看来,肝,也是开窍于耳的。

有人可能会说了,你搞错了!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

对,教科书上确实这么写。但是你做中医这个行业久了,就会发现,肝和耳朵之间的关系,实在太密切了。

我手头有这么一张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年纪是49岁。

这个人,和丈夫之间关系紧张,两口子经常吵架,彼此猜忌。

结果,有这么一回,她和丈夫又吵架了。她心里不痛快,一个多月都没缓过来。

渐渐地,她就感觉自己的耳朵,有点胀,有点疼,耳鸣。

有这么一天,她晚上正睡觉呢。忽然之间,耳朵里头传来针刺之感。这一下,就给她疼醒了。

醒来以后,她就发现自己耳朵里面流血。枕头也有血迹。

患者当时吓坏了。耳朵里出血,这可是大半辈子没遇上过的事儿。怎么办?患者马上就医。但是,西医用止血药,不好使。

患者情急之下,求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耳朵流血,头痛,口苦,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中烦热不堪,胁肋胀满,小便发黄,大便干。

看舌脉,脉弦数,舌红,苔黄。

当时,医家就对患者丈夫说,今后两口子再闹不愉快,你一定要让着妻子。别以为媳妇愿意和你吵,她这是有病,不得不吵!

接着,看医家书方一首——

龙胆草、生地、当归、黄芩、山栀、赤芍、丹皮、怀牛膝各10克,煅赭石30克(先煎),柴胡、大黄各6克,青黛3克(分冲)。

药用两剂之后,你猜怎么样?患者大便顺畅,耳朵不再出血,而且精神愉快,身心平和。就连说话,都变得柔声细语了。

这个变化,丈夫都看傻了。他就不明白,媳妇喝了药,怎么就换了一个人?

其实,懂中医的人都知道,这没啥稀奇的,都是意料之中的事儿。

夫妻不和,一个多月不开心,你说她的情志是不是足够抑郁了?肝主疏泄,主情志。所以在这个状态下,她就会导致肝郁气滞。

肝郁气滞日久,则化火。当然,肝火的形成,也和她的年龄有关系。49岁,正是更年期,是肝阴不足的时候。

肝郁化火,热盛津伤,所以这个患者就会舌红,苔黄,脉弦数,大便干燥,小便发黄。心中烦热、急躁易怒,这都是心肝火旺,神魂不安所致。肝开窍于目,所以患者脸红目赤。肝气不平,胆气上逆,所以患者口苦。肝胆二经走胁肋部位,所以患者胁肋胀满。

舌红苔黄,脉弦数,这是标准的肝火的舌脉。

肝胆二经互为表里。胆经,走耳窍的。所以,这个肝火就会循胆经往上走,来到耳窍。于是,患者耳朵就肿痛、出血。出血,就是肝火迫血外出的表现。

这个时候怎么办?很简单,就必须以清肝火为主。

我们来看看当时医家开的方子。我觉得,你把我上头的话看懂了,下面这方子也就看懂了——

龙胆草、生地、当归、黄芩、山栀、赤芍、丹皮、怀牛膝各10克,煅赭石30克(先煎),柴胡、大黄各6克,青黛3克(分冲)。

这里头,显然是古方龙胆泻肝汤的化裁。其中,龙胆草、黄芩、山栀用于清泻肝火。生地和当归,滋补肝阴肝血。赤芍、丹皮、青黛凉血清热。怀牛膝则引血下行。大黄泻热通便,使得肝火随大便而去。煅赭石,可以平肝潜阳、凉血止血。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我希望你能够看懂它。

等患者的肝火没了,她的耳朵自然就舒服了,整个人的心态,就会有很大转变。我相信,她和她丈夫的关系,也会随之好转。

这是记载于1987年《湖南中医杂志》上的小故事。我觉得挺好,所以和你分享。

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肝火和耳朵之间的关系。肝火一烧,耳朵是真容易出病啊。

其实,耳朵肿痛、出血,这倒是个案。耳鸣和肝之间的关系,那才叫一个明显呢。比如肝胆火盛所致的耳鸣,就十分常见。患者常常头痛面赤、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心烦、大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数。这种耳鸣的病因病机,和上面所讲的,基本一致,都是肝胆之火上逆于耳。 

发布时间:2021-12-31 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