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子宫粘膜下肌瘤超声表现...


来源:即时超声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FIGO,1971)0期    腺瘤样增生或原位癌(不列入治疗效果统计)Ⅰ期 癌局限于宫体            Ⅰa期       宫腔长度≤8cm            Ⅰb期       宫腔长度>8cm根据组织学分类:Ⅰa及Ⅰb期又分为3个亚期:G1:高分化腺癌;G2:中分化腺癌;G3:未分化癌Ⅱ期   癌已侵犯宫颈Ⅲ期   癌扩散至子宫以外盆腔内(阴道或宫旁组织可能受累),但未超出真骨盆Ⅳ期   癌超出真骨盆或侵犯膀胱或直肠粘膜或有盆腔以外的播散 Ⅳa期       癌侵犯附近器官,如直肠、膀胱 Ⅳb期       癌有远处转移
 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FIGO,2009) Ⅰ期    肿瘤局限于子宫体          ⅠA     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ⅠB      肿瘤浸润深度> 1/2肌层 Ⅱ期    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 Ⅲ期    肿瘤 局部和/或区域的扩散          ⅢA     肿瘤累及浆膜层和/或附件          ⅢB     阴道和/或宫旁受累         ⅢC    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ⅢC1   盆腔淋巴结阳性         ⅢC2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伴(或不伴)盆腔淋巴结阳性 Ⅳ期   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粘膜,和(或)远处转移         ⅣA    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粘膜         ⅣB  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子宫内膜癌巨检 :病变多见于宫底部内膜,以子宫两角附近居多。依生长方式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 1. 弥漫型  癌组织侵犯大部分或整个宫腔内膜。呈菜花状突出宫腔内,表面出血、坏死。虽广泛累及内膜,但较少浸润肌层。               2. 局限型  癌灶累及部分子宫内膜,局限于宫腔,多见于宫底部或宫角部。呈息肉状或小菜花状,表面伴出血、坏死。局限型癌灶虽小,但易侵犯肌层。超声表现:早期癌组织局限于子宫内膜内时,子宫形态及大小可正常或子宫体积稍增大,内膜增厚不明显,与肌层分界清晰,仅见宫腔线紊乱、中断。
子宫轮廓病灶范围扩大,累及子宫浆膜、附件及宫旁组织——子宫增大、变形、轮廓模糊,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超声表现:
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

育龄妇女内膜厚度>12mm;育龄妇女子宫内膜厚度> 12mm

绝经后妇女>:5mm 

局灶性或弥漫性异质性混合增生;

增生内膜病变回声紊乱、不均匀;

子宫肌层回声无子宫肌层浸润时,子宫内膜与子宫肌层分界清楚,子宫肌层回声无明显变化。

肌肉层被侵蚀时,内膜与肌肉层的边界不清,局部肌肉层呈现低而不均匀的回声;

当肌层浸润范围较大时,肌层增厚肥大,回声一般减少且不均匀。

宫颈改变累及宫颈时,可出现宫颈肥大或变形,回声增强紊乱,宫颈管结构不清。盆腔肿块晚期肿瘤侵及转移至子宫外,子宫旁出现混合性低回声肿块。   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增大,形态不规则,宫内回声改变子宫内膜变形或缺损;

伸入宫腔的内膜下肌层可见低回声或中等回声结节;

肌瘤和正常肌层(假包膜)之间往往有明显的分界,后壁回声可减弱

当肌瘤完全突入宫腔时,宫腔内出现占位性病变

带蒂肌瘤脱落进入宫颈管或阴道,可见实性占位图像

肌瘤的内部回声随着肌瘤中纤维结缔组织的数量和变性而变化

宫腔线位置偏移或消失局限性子宫内膜癌vs子宫内膜息肉1、内膜不均回声与周围正常内膜界限是否清晰内膜息肉界限清晰;内膜癌界限不清2、病灶部位与正常肌层有无清晰分界内膜息肉内膜基底层完整,分界清晰;内膜癌肌层浸润,分界不清3、彩超是否在病灶内显示异常血流信号及检测到低阻力(RI<0.4)内膜息肉血流信号稀少,无低阻力型血流频谱
弥漫型子宫内膜癌vs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1. 内膜是否均匀1.内膜均匀吗

内膜增生过长内膜呈均匀性增生;内膜癌回声杂乱无序,强弱不均;

2.内膜的基线清楚吗

内膜癌累及肌层,与肌层分界不清;3. 彩超是否在病灶内显示异常血流信号及检测到低阻力(RI<0.4)内膜癌血流信号丰富,容易记录到极低阻力型血流频谱  
粘膜下肌瘤vs子宫内膜癌粘膜下肌瘤呈圆形,边界清晰,内膜基底层变形;子宫内膜癌内膜厚度及回声不均,没有明显的肿物边界,彩超显示血流丰富,血流阻力指数<0.4
 

发布时间:2021-05-17 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