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续百岁”像这样的百万医疗保险产品的推出,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很多销售平台上随处可见,让很多人误以为可以保证续保或者保证达到“百万”...从5月1日起,不符合新规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必须停产,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0%的健康险业务将迎来严格监管。这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的意见》
一些消费者收到了停止销售保险产品的提醒
“最高医疗费用600万”“可延长至100岁”...有的保险公司为了抢客户,拿一年的医保,可以续保到80岁。连99岁和120岁的横幅都卖;还有的卖高达600万的医药费。其实业内有人指出,这多半是噱头,因为支付百万元的概率极低。
类似的产品描述让人眼花缭乱。记者通过梳理发现,目前部分销售平台上,此类描述的保险产品并未下架。这几天,很多消费者都收到了提醒“×××产品将于2021年4月30日24: 00前停止销售”的通知。不再接受该产品的保险申请。”部分保险公司还表示:“将提供转让保险方案。”
暂停销售的原因与相关产品业务的快速发展和问题的出现有关。记者观察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疫情后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保险业务近年来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率超过30%。然而,短期健康保险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一些产品缺乏定价基础,保险覆盖率高;有的公司销售行为不规范,短期健康险视同长期健康险销售。一旦赔付率超出预期,产品将被叫停,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核保理赔不规范;无序竞争不利于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医保消费观念。
误导消费者的内容如“短期保险和长期工作”将面临严格的监管
【/h/】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符合新规定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将于5月1日起停产,这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规范短期健康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的最新规定。“该通知有利于引导短期健康保险业务规范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业内人士承认,该通知重点关注了行业内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并采取了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填补了监管体系的不足。
记者发现有五个主要方面最值得关注。首先是规范产品更新。严禁保险公司通过异化产品设计和“短期保险、长期保险”来误导消费者;新规定规定,短期健康险不保证续保,不使用“自动续保”、“承诺续保”、“终身限额”等容易与长期健康险混淆的词语。二是规范产品定价和派息比例。要求保险公司产品定价要有定价依据,不允许设定严重偏离理赔经验数据库的虚假高保额;同时要求保险机构定期在公司官网披露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整体综合赔付率,接受社会各界和保险消费者的监督。三是规范产品组合销售,严禁保险公司将产品组合销售异化为捆绑、强制搭售,限制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权利,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核保理赔也值得注意。新规禁止保险公司承保“空心化”和理赔“核保”,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要求保险公司规范健康告知信息的设置,健康告知信息的设置不得违反一般医学知识。
【/h/】此外,在规范产品停牌方面,新规还禁止保险公司为弥补激进操作造成的损失,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随意停止销售保险产品;还要求保险公司通过公司官网、即时通讯等方式公开披露产品的具体原因、时间和后续服务措施。
【/h/】问题1:如果购买短期健康保险,会受到影响吗?
1。就像之前的医保过期一样,没必要重新告知合规新产品。
2。可以将保险转移到新的合规产品,但需要给出新的健康通知。
【/h/】区别在于是否再次给健康通知。
问题2:消费者如何购买健康保险产品?
【/h/】短期健康险市场有很多产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为消费者提供建议:
1。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健康保险产品时仔细阅读产品条款,并注意产品的保险期限和保险责任。短期健康险产品的保险期限一般为1年或1年以下,不保证续保。保险期在一年以上,或者包括保证续保责任的健康保险,是长期健康保险。同时,对于成本补偿的健康保险产品,其责任遵循损失补偿原则,发生的医疗费用不能重复补偿。建议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时注意保险条款的相关条件,不建议重复购买此类产品。
2。建议消费者合理购买健康保险产品。买健康险的目的是年轻时为老年做准备,现在为未来做准备。短期健康险的特点是期限短,年轻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价格会更便宜。然而,短期健康保险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医疗费用的风险会因为消费者健康状况的变化而增加,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价格会再次上涨。同时,他们也会面临产品停止销售,无法再次购买的情况。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健康保险产品时,不仅要注意产品的价格,还要注意产品的长期保障功能和水平。(记者陈莉莉)
发布时间:2021-04-16 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