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家卫健委等10部委下发了《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吉炜通发[2018]44号),明确要求“心理治疗师对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进行技术指导。”,而要落实这一要求,作为心理治疗师本身,可以从心理治疗专业化升级到职业化,走出医疗机构,在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机构工作或兼职。通过这种渗透式的工作指导,可以直接为医疗机构医疗需求高的患者开辟转诊渠道。
也许心理治疗师的朋友会说“出医疗机构有点难”,那么基于医院内部还有一个渠道去发掘客户,那就是参与医疗社会工作。
目前,医务社会工作已经引起了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医务社会工作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认可。医务社会工作者在改善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和改善患者医疗体验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专业院长的重视。特别是一些危重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管理,都离不开医务社会工作者的细致工作。
目前,一个主要的困境是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资源短缺。医务社会工作者作为社会工作者的13个主要分支,比心理治疗师拥有更多的专业人员。从目前的社会现实来看,普通人对社工的接受度远远高于心理治疗师。虽然心理治疗师是心理社会工作岗位金字塔顶端的专业人士。但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治疗师,也需要发挥有效的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的引导作用,确实需要从社会工作者或者心理咨询师做起。只有充分体验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才能在引导他们的过程中扎根。
随着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活动的进一步完善,医院志愿者越来越多,需要医务社会工作者进行协调和管理。许多住院病人和长期住院的慢性病患者需要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同时,医务工作者本身也需要医务社会工作者做心理护理。心理治疗师为医院分忧,主动进入医务社会工作者岗位,既能让心理治疗发挥积极作用,又能让自己成为更好的心理治疗师。
作为心理治疗师,他是社会上最高端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士。他不仅要开展心理治疗业务,还要做更多的工作来指导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心理治疗师主动加入医务社会工作者岗位,不仅是解决医院医务社会工作者短缺的迫切需要,也是充分发挥心理治疗师专业技能,用言传身教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合适时机。
当然,医务社会工作也有其特殊性。心理治疗师在进入社会工作岗位时,必须填补医学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足。现在很多医院招聘医务社工,给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起名字,也说明医务社工不同于普通社工,对医学心理学技能的要求更高。与心理咨询师相比,心理治疗师不仅是具有心理技能的专业人员,还具有医学专业背景和深厚的医学心理学优势。
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三位一体,承担着为全社会提供心理服务的任务。心理治疗师作为导师,需要向社工学习社会工作方法,并亲自加入其中进行深度实践,这是自我训练的最好机会。从军人到将军,一定比纸上谈兵强。经历过医务社工影响的心理治疗师比只在专业心理治疗岗位工作的心理治疗师在社会工作经验上更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说,先做医务社会工作是不可替代的,这样才能走出医疗机构,成为一名在社会上有真正指导意义的专业心理治疗师。可以说,医务社工这个岗位是心理治疗师直接晋升的好平台。在国内,医务社会工作者平台还处于建设初期。心理治疗师将成为平台的第一批建设者和使用者。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从医院到社区,医疗社工和家庭医生一样,既属于医院,也属于社区。这种工作性质,会让已经进入医务社会工作者岗位的心理治疗师的职业更有抱负,成就更突出,职业价值观更高尚。
在这个时代,我们要学会自我推荐,保持做心理志愿者的初心,找到身边需要关爱的人,积极融入到医疗社工相关的工作中,让“金子”发光,让我们学到的心理治疗技术越来越熟练,让心理治疗的伦理越来越深刻,让我们的精神素质不断提高。人生的境界是从有能力的人到。
学以致用,期待获得心理治疗师专业技术资格的朋友们,能勇敢的投身到心理相关工作中来。从事医务社工等社会心理相关工作的意义可能比单纯的一对一心理治疗更丰富、更大,其职业生活的乐趣可能更高。要不要试试?
如果说心理门诊和心理治疗是医疗机构心理咨询的第一战场,那么医疗社会工作就是心理咨询的第二战场。这个战场的开放,会让更多的患者主动选择心理治疗业务,有助于开拓心理治疗市场。因此,心理治疗师领导医务社会工作者,不仅是为了缓解医务社会工作者的短缺,也是为了有效提升心理治疗师的社会地位,促进心理治疗市场的发展和成熟。心理治疗师应该为社会工作者确立自己的指导地位。心理治疗师必须首先进入这一领域,率先实践,敢为人先,与社会工作者一起探索医学社会工作规律,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社会条件和医疗条件的医学社会工作者专业/专业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为今后指导社会工作者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转载《医疗管理之窗》
发布时间:2020-12-15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