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守护健康触手可得(健康直通车(第109站))

2022年12月21日,在浙江金华婺城区刘虎花园会所药房服务站的智慧药房自助售药设备旁,药师为市民解答购药相关问题。

田双双摄(人民& amp#039;s视觉)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中医院开通网上诊疗服务,方便市民就医。图为1月17日,医院医生进行在线诊疗。

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

引入视频急救呼叫系统、网络会诊、互联网医院……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享受到了更加方便快捷的诊疗服务。近日,在2023微信公开课PRO现场,多位专业人士讲述了在智慧医疗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院前急救:视频120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一个高效的应急救援系统往往能赢得最佳的救援时机。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原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急诊科主任)黄健说,急救号码120已经诞生30多年了。人们可以通过拨打120直接呼叫急救中心,获得相应的援助。

& ampquot但120毕竟是单线程联系电话号码,相应的,其信息传递量也相对有限。在救护车到达之前,病人实际上处于没有专业人员帮助的状态。& ampquot黄健说,在中国,救护车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是17分钟,紧急情况下的每一分钟都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在此期间,如果有专业人员协助或远程指导,对提高急救效率、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提高急救效率?如何让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

黄健介绍,经过不断探索,2022年初,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推出了& ampquot重庆视觉救援有限公司。quot。当人们点击& ampquot重庆视觉救援有限公司。quot,他们可以一键报警,后台系统可以自动定位并锁定打电话人的位置,让救护车准确前往求助地点。同时,来电者点击后台发来的短信链接,可以直接打开小程序进行视频,实现急救现场的直播。通过视频直播,急救调度中心的医护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患者的病情;#039;s状况,并在救护车到达现场前通过视频引导现场人员实施自救互救,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救援时间。

& ampquot比如患者在失血的时候,我们可以在现场教人如何科学止血;有的病人被异物卡在喉咙里,我们可以马上教打电话的人一些技巧,可能很快就能把异物取出来。& ampquot黄健说,目前,该系统已覆盖重庆市所有区县。截至2022年11月底,群众通过微信小程序报警1.1万次,通过短信调出小程序、打开视频2000余次。

& ampquot通过微信小程序等现代技术,可以让传统的急救方式变得更加智能。虽然不是所有人都会用这个视频紧急呼叫系统,但它是有备而来,希望这样的救命手段能被更多人知道。& ampquot黄健表示,除了重庆,中国其他城市,如杭州和上海,也准备推出类似的急救小程序,方便高效地帮助更多人。

在线咨询:足不出户就能安心看病。

早起挂号,排队2小时,看病5分钟.曾经,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就医经历,而现在,在线问诊正在将这样的烦恼化解于无形,人们在家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 ampquot为了让更多患者实现足不出户的全程在线诊疗,近年来,我们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优化互联网诊疗流程,稳步推行远程诊疗服务。& ampquot北京友谊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立华介绍,2020年9月,北京友谊医院互联网诊疗正式上线。通过在线预约互联网视频源,患者可以获得专家视频远程会诊、根据病情开处方或诊疗、选定时间送药上门等服务。2021年5月,院内互联网诊疗与北京医保对接,服务人群进一步扩大。目前,医院各科室都开展了互联网门诊,设立了129个门诊单元。只要在北京友谊医院有病历的患者都可以选择互联网诊疗,为患者看病提供了便利。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和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家庭为基础的在线咨询。为充分挖掘优势医疗资源,引导医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2022年11月28日,医院互联网服务在原有互联网视频诊疗的基础上,推出图文诊疗模式,开展为期一周的义诊活动。在用药咨询方面,医院近期开通了免费的互联网门诊进行用药咨询。& ampquot以前需要去医院用药咨询中心咨询。现在,

在可以在家拍摄图片、在线发送问题进行免费咨询。”王力华说。

  互联网医院: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2014年10月25日,我们开出了第一张互联网医疗处方。”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应急医院)院长瞿红鹰介绍,中国农村人口数量多,农村、社区老人不方便到医院看病,如何能让群众更方便快捷地看病?互联网医院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2014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就建成网络医院,通过远程会诊、网上转诊,将省级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下沉到基层。2015年,阳山县请来省二医对口帮扶县医院。“我们打造了省、县、镇、村一体化分级诊疗‘阳山模式’来帮扶基层。”瞿红鹰介绍,他们建设的互联网医院打通了省二医、县医院和村医三方平台,让大家能在同一个平台上沟通。当地百姓平时讲方言,村医既懂当地方言,又懂医学知识,在沟通中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以前阳山流行一句话‘大病去广州,小病去贺州’。”瞿红鹰说,帮扶5年后,填补阳山医疗技术空白149项,当地的县域住院率从70%提升到85%,以前阳山县人民医院许多做不好、不敢做的手术都先后顺利开展,现在连出外务工的阳山人都选择回家看病,更多山区群众能够留下来看病,避免了外出就医的奔波。

  “2020年,我们到广东一个帮扶点做义诊时,一位村民专门跑过来,送给我一个大大的柚子。这位村民说,‘我就是通过省二医互联网医院把心脏病治好了,现在可以自己种柚子、自力更生了,感谢你们!’”提起这件事,瞿红鹰感慨不已。

  在瞿红鹰看来,除了互联网医院,数字化医疗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领域。“2021年,我们打造了全国首家5G全场景智能医院,目前已经做了五大场景,包括5G+院前急救、5G智慧安防、5G线上就诊、5G智慧病房、‘智慧大脑’等。2022年,我们建设了全国首个智慧家庭病房,实现了智慧居家医疗、居家护理和居家康复一体化,打造没有围墙的医院。”瞿红鹰说,未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探索智能化的医疗服务,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码通用:破除互不通用信息壁垒

  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进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10项服务30条措施,深化便民惠民“五个一”服务行动,群众就医获得感明显提升。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结合‘五个一’开展了相应的服务工作。”陕西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副主任吴德刚介绍,他们重点推进了“一码通”融合工作,破除多码并存互不通用的信息壁垒。“具体而言,就是基于国家统一标准的‘电子健康码’,强化行业内一码通用,包括重点解决医疗机构的‘一院一卡互不通用’问题,拓展在诊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服务、健康教育等领域的使用,逐步实现了行业内一码通用。”吴德刚说,与此同时,积极推进跨部门的“多码融合”,例如支持金融支付码、市民卡,鼓励和推动各地探索利用统一“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入口,加强档案与病例的有效融合等。

  “我们建立了基于‘健康陕西公众服务’微信小程序的统一健康服务入口,创新打造了‘1+3+N’的应用服务体系。”吴德刚说,“1+3+N”即以电子健康码为中心,建设智慧医疗场景、健康管理场景、疫情防控场景3大应用场景,提供N个应用服务,推动“一码通用、一码多用”,数据全连通、场景全覆盖的卫生健康信息模式。

发布时间:2023-02-04 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