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

本报北京5月6日电(记者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疾控中心副主任吴良友表示,4月中旬以来,我国疫情整体呈持续波动下降态势。五一假期,全国疫情总体平稳。4月30日至5月5日,全国日均新增报告感染人数较高峰期下降80%。当前,我国疫情总体形势有所好转,但依然复杂严峻,有反弹风险。要加快处置局部聚集性疫情,及时完善防控措施,做好疫情应对准备。

据吴良友介绍,近日来,上海新增感染人数不断下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定;吉林省疫情仍处于收尾阶段,隔离点和封闭控制区外风险已基本得到控制;通过区域核酸筛查和密切接触者调查,北京市疫情得到控制,传播风险降低。江西省南昌市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上饶市疫情仍需加强筛查和控制。辽宁、浙江、河南等地近期暴发的不明来源新发感染存在隐性传播风险,溯源防控难度加大。

应该继续坚持动态清零。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我国疫情防控已经进入“科学、准确、动态出清”综合防控的第四阶段。在这个阶段,除了强调快速、准确外,还要强调综合性,即采取一些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包括传染源的管理、传播途径的快速阻断、易感人群的保护等。这些措施要有效组合叠加,采取最严格、最彻底、最坚决的措施,阻止疫情在社会上蔓延。原则上,在疫情初期,传播链条清晰、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无需采取全球静态管理。但当存在广泛的社区传播、传播链条不清晰、暴发和大规模反弹的风险较高时,需要综合考虑疫情特点、阶段、防控能力、社会经济水平和人口特征等因素,决定是否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

003010(2022年05月07日02版)

发布时间:2022-05-08 21:03